庇護好故事|黎明庇護工場發展庇護生態體系 邁向永續經營 牛軋餅築夢故事
中午十二點半,花蓮自火車後站附近一棟兩層樓建築一樓的大方桌前,許多人趴在桌上小睡,現在是公司的午休時間,不過也有不想睡覺的。其中兩個擠在一起用手機收看歌唱大賽節目、一個在練習寫字、還有一位在和佩欣閒聊,說自己明天要請假、想找誰代替任務。佩欣一邊回應她,一邊吃著忙到現在才吃的午餐,今天的菜色是苦瓜鹹蛋、炒青菜和一塊大排骨,是廚房阿姨每天帶著兩位員工煮的午餐。這如大家庭般的景象是黎明庇護工場日常生活,佩欣是庇護工場的就服員,每天從早上八點開始,他們在這裡辛勤的工作。
從高雄、中壢到花蓮,佩欣在黎明找到家!
佩欣在兩年前加入這個大家庭。高雄人的她,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壢的日月光擔任了三年的工程師。有一天,喜歡戶外運動的老公對她說「我想調到花蓮上班,妳不覺得每天醒來能看見山和海是一件很棒的事嗎!」就這樣,攔不住老公的佩欣跟著來到了花蓮,慢慢地也愛上了這個慢生活的地方。在輾轉的機會下她來到了花蓮地檢署輔導微罪的受刑人,為了成為一位更好的輔導員,她在東華大學進修社工學分班,碰巧課堂的助教正是黎明庇護工場的主任!
因此,在助教的介紹下佩欣來到黎明擔任就服員,剛好孩子正就讀幼稚園的她說「和這些庇護員工互動跟當媽媽很像,有時候用在我小孩身上的方法對他們也適用」。她會和其他就服員一起思考如何透過職務再設計讓員工能克服學習的障礙,她舉例:有位員工對數一到十有困難,於是他們用紙板設計了10個格子,讓他將要包裝的餅乾分別放進空格,填滿後一起裝到袋子裡。「和他們相處,讓我沒有太大的壓力,常常可以感受到人性純真的一面。」用同理的心情對待庇護員工,讓佩欣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2300萬個祝福,牛軋糖餅乾的夢想!
黎明庇護工場的成立,起因於黎明教養院的院長看見有些身心障礙的院生有工作的能力和意願,於是在97年向政府申請成立了花蓮縣第一家庇護工場。成立之初,以烘培餅乾和製作中式便當為主,其中最熱銷的一項商品是牛軋糖餅乾。佩欣說「當初搭上牛軋餅的熱潮,我們認為這是一項最普遍為大家喜愛的點心,考慮到吃素的朋友因此將蔥餅乾改成蘇打餅乾」。後來這樣的好滋味讓許多花蓮其他鄉鎮的朋友聽聞後也想要嘗鮮,於是黎明庇護工場在101年發起了一項延續至今的「行腳計畫」。
什麼是行腳計畫呢?在庇護工場有上班的每一天,行腳員文玉就會帶著兩名庇護員工開車載著好幾箱牛軋糖餅乾,到不同鄉鎮的公所、市場、廟口或是小學,就這樣從北到南到海邊,他們的足跡遍布了全花蓮,用最傳統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黎明牛軋糖餅乾的好滋味!未來,他們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希望全台灣2300萬人都能吃到這片用心的牛軋糖餅乾,如果每一片賣出去的餅乾都可以存下一塊錢,我們就能蓋一棟屬於自己的庇護工場!」
建立完整生態系,邁向永續經營!
為了讓夢想離現實更進一步,從去年開始,黎明成立了樂道庇護商店,販售自家商品;也和湛盧咖啡合作在花蓮文創園區開了咖啡廳,以香醇的咖啡搭配美味的餅乾。除此之外也預計和在地飯店、民宿業者合作提供房間內的點心。今年更成立了黎明向陽園,以「綠自然照顧green care」的概念讓庇護員工在園區種植野菜、人道飼養雞蛋等。除了透過商店販售這些蔬菜,還推出一款使用向陽園好心蛋製作而成的「紅藜蔓越莓蛋糕」。
這些不同性質的庇護工場,除了能提供員工更多的工作選擇,未來也將串起一個完整的有機生態系,從產地到烘培、到咖啡廳瓷盤裡的餅乾,每個環節都有庇護員工用心的參與!
購買「花蓮市黎明庇護工場」餅乾或蛋糕,您不但能享用美味的點心,更是以具體行動支持身心障礙者就業!